成长记忆|感怀人间百味 焦点速递

2023-05-17 14:41:46 来源:来源:当代先锋网

这个春天有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其一,我有幸被点名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笔杆子”培训班;其二,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在毕节“最美书店”北斗书店举行一场阅读活动上,有位读者分享了我四年前写作出版的散文集《而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很荣幸获得外出培训机会,虽然时间仅有五天,但我很是珍惜。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去杭州,2020年的时候,我是去过一次杭州的,那次去是为了学习考察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经验,虽说收益也多,但不像此次培训感触更深一些。此次重点围绕公文写作及法治有关内容展开学习,老师们对公文写作的思考、教授和叮嘱,以及前瞻性的理论见解,使我感受到写作的无穷魅力和温暖。

去参加阅读活动的朋友告诉我,有人在活动上分享《而立》里的一些章节,我听后既惊讶又欣喜。惊讶在于,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居然有人愿意分享我的书。欣喜是因为,分享者应该是觉得有点价值才会分享,这种“可分享”让我感受到所写或多或少还有点用。刘靖林先生在《而立》的序言《纯净心灵照鉴的可贵拙璞》中写道,“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看到很多不曾见过的风景,感受更为深刻的人间百味”,给予我积极而真切的鼓励,我也一直在默默地努力、踏踏实实在行动。

我2013年底参加工作,由于本科学的新闻学专业,多少有点文字功底,加之基层又缺“写手”,于是我便被单位领导“赶鸭子上架”,走上了写作道路,硬着头皮写了起来。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这一写,一晃快十年了,可我的写作还是未能磨得一剑——“能出彩,何其难”。尽管如此,我依然不气馁,“活到老、学到老”,有时还会用“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文稿能一稿就过,创作的文章能让每一位读者都喜欢”这样的话来化解尴尬、消除苦闷。同时也是警醒自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心里有梦,眼中有光,笔下才会有情。写作只需要一支笔一沓纸就可以开始,看上去是成本较低的付出,但事实上,写作却意味着不懈地学习、有效的积累,和像种庄稼一样:“勤勤恳恳地耕耘”。还记得2016年7月刚来毕节市区工作时,有个夜晚,写好一个文稿后,已是深夜一点,乘坐一辆出租车行驶在百里杜鹃大道时,不禁感慨:在夜里行走的每一个人就像霓虹灯那样,坚守着自己的执着,努力发光发亮。这样的画面也激发了我用文字来书写这座城市及在城市里奋斗着人们的热情。

前年,我加入了毕节市作家协会。在毕节这样一座飞速发展的城市,有一张书桌安静地学习、写作,内心既充盈又踏实。我出生在毕节,“生于斯、长于斯、写于斯”,我相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气质和文化,唯有扎根脚下这块热土,坚持自己的热爱,写作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曾看过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这部片子给了我很大触动:“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凡是生命的追求。”让我在平凡中情有所动、心有所感,在一草一木间感知温暖、抒写真情、描绘发展,努力去创作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章。

每个人和每一种生活,无论是充满热情与活力,抑或是经历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我想都值得书写和记录。从事写作,如同梦想照进现实,为热爱写作的人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过去的生活与未来的理想,都激励我热爱学习、勤奋读书、勇于思考、体悟人性、观察社会,以平淡朴实的方式关注寻常人生,写就人生况味和纷繁世事,让人们经由写作看见更多风景、感怀更浓人间百味。

文/刘国琪

视觉/实习生 明雪

编辑/邱奕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关键词:

上一篇:每日热点:达志科技:公司正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以推动海外业务增长

下一篇:最后一页